Sunday, June 29, 2008
Saturday, June 28, 2008
第2届《青弦奖》新秀歌唱比赛
進入決賽歌手
編號: 歌手名字
7 謝依凌
10 黃心苑
13 陳永義
19 古慧妮
21 黃瀚申
23 黃騰
27 王筠茹
30 張夢霜
32 姚欣慧
33 陳雪芬
35 梁舒珊
37 張嘉雋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初赛: 28.06.2008 (周六) 2pm
决赛: 29.06.2008 (周日) 2pm
参赛地点: 槟城城中城购物广场
Midland Park Centre
(One-Stop Shopping Mall)
* 参赛细则 *
1) 凡年龄16至25岁的在籍中学生或大专生皆可报名参加,
曾在学院或任何校外歌唱比赛得过冠军者不得参赛。
2) 参赛人数限定40人。
3) 凡在15/5/2008前报名者报名费15令吉,逾期者20令吉
(报名费概不退换),附送精美T-Shirt一件。
4) 参赛者必须据实填写完整表格,若有遗漏,虚报或身份证
不符者,参赛资格将被取消。
5) 参赛者在初赛及决赛不可选唱同一首,及更换已选歌曲。
6) 参赛者须在开赛前30分钟呈交正版VCD伴唱音乐光碟,
逾时当弃权论。
7) 参赛者须在比赛当天携带身份证及学生证。
8) 参赛者必须选唱2000-2008年度流行歌曲,并演绎完整首歌。
9) 成绩揭晓时,参赛者若不在现场,当弃权论。
10) 主办当局将从初赛中绩分排首12位优秀歌手进入决赛圈。
11) 决赛歌手选唱歌曲若有撞歌,编号在前者获优先选唱权。
12) 评判员的决定为最后决定,任何质询一概不受理。
13) 赛会细则如有未尽善处,主办当局有权随时增删之。
报名表格搜索处:
易学堂
04-2267121
488B-3-40,3-41,Midlands Park Centre,
Burma Road,10350 Penang.
三清慈爱福利会
04-8277280
288C-2-12,Fortune Court,
Jalan Thean Teik,11500 Ayer Itam,Penang.
( 阳光发林霸市对面 )
Monday, June 2, 2008
端午 乡音考古:民俗,演,祭。
.jpg)
槟城三清慈爱福利会 联合 爱FM《乡音考古.思想起》及 槟城易学堂
将打造另一场 《端午.乡音考古.民俗演祭》
日期:7/6/08(星期六)(农历五月初四)
时间:晚上8点
地点:槟城本头公巷福德正神庙
节目:详细内容 请参阅 《吉安考古地带》 部落格

■在这广阔的庙院中央,一场《端午.乡音考古.民俗演祭》就会在这里上演!
工委會
顧問團:鄭錦華、張吉安、陳耀威、李永球。
工委會主席:黃子鰍
工委會秘書:謝寧馨
工委會財政:蔡佩芳
司儀:陳春好
主持人:張吉安 (愛-FM )
宣傳設計:梁健虹
媒體宣傳:林秀真、張吉安。
電子宣傳:周羽苑。
縂協調:洪蔡興
場地佈置:三清工作隊。
攝影:梁健虹
錄影:梁健虹
音響:黃子鰍
催場:譚炳靈、洪蔡興。
膳食:彭偉明、張文發、林秀真。
招待:黃美珠、謝寧馨、鄭碧蓮。
工作隊:陳建發、洪俊和、洪蔡興、黃子鰍、
譚炳靈、蔡佩芳、謝寧馨、黃美珠。
委員:三清慈愛福利會 北青驛站 及 全體志工
节目內容
(1) 民俗讲解 之《端午民俗》:

主讲者:郑锦华
槟城三清慈爱福利会和易学堂创办人,
针对民间习俗、华人传统节日作多年的田野调查与研究,
是目前北马最活跃的民间学者之一。

节目内容:以幻灯和影像,穿梭时空,考古各个籍贯和说法,揭开端午节背后的秘密。
(2) 古迹讲解 之《福德正神庙》:

表演:李永球
霹雳太平人,是一名民俗文化田野工作者,
将收集到的资料写成文章,
并化名为李桃李或Baba球等笔名发表于报章杂志上。
著有《移国》,
《日本手-太平华裔历史人物集》和
《字言字语》书作。
节目内容:月琴弹唱福建老乡谣,重回槟城古早乡音。
(4)古早味考古 之《老奶奶。老粽子》

节目内容:现场将展示,由槟城老奶奶们巧手包裹的各籍贯、
各色风味的粽子。
(5) 乡音即景 之(端午起舞)

演出团体:东方舞苑
(6)行为乩童 之<贰>《老槟城,老行为,老乡音》

现场表演、声音剪辑、影像设计:张吉安
爱FM的跨界电影节目主持人-- 《安全考古地带》 ;
跨界音乐节目 --《吉兴造音》 ;
大马唯一的华乐节目 -- 《华乐新当家》 以及
探讨本土乡音文化节目 --《乡音考古.思想起》的节目制作和主持人。
同时,也是新纪元学院电影系讲师,
行为艺术工作者 以及
剧场工作者。
曾担任新闻记者、电影剪接师、TVB8 (马)电视编剧兼导演。
现场演奏:余家和

国际作曲家和笛子演奏家,
1991 年毕业于马来西亚艺术学院纯美术系后再于1994 年前往中国西安音乐学院深造,主修音乐学,主导老师为罗艺峰副教授,选修笛子,师从孙永志老师,并于1997年获得学士学位。余家和兴趣广泛,除了笛子演 奏以及理论探索外,他也从事音乐创作。曾向钱兆喜教授、饶余燕教授以及Gerard Brophy学习作曲。2006年,获得新加坡华乐团主办的国际作曲大赛,创作奖第三名。余家和也是2007年马来西亚爱乐交响乐团(Malay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)之大馬作曲家得主 ( MPO Forum for Malaysian Composers 2)。

表演内容:这是第二次在槟城实地取材,结合行为艺术、环境剧场和实验音乐而创作的行为乩童之贰。这次表演主题《老槟城,老行为,老乡音》,将让“福德正神庙”变成生活中的场景,重演老槟城古早记忆中的老行为和老乡音,并取材于槟城集体记忆中的乡谣和童谣,化身成一个担子阿伯、古早童心、乐光摇篮,一直延变至2008年的三代后生仔,全程表演共分4个章节:

(一) 思想起:一担汗,一心香,大伯公,多隆保庇,保平安 ... 担子阿伯
(二) 细汉仔:坐榜股,啦啦哩啦当碰 ...古早童心
(三) 摇啊摇:哎啰哎,火金星 ...乐光摇篮
(四) 新槟城:2008后生仔会知影 ?三代后生
(7)中阮考古 之 《龙灯古调》
中国音乐学院器乐系音乐表演专科本科毕业,并获得学士学位。
曾经参与:北京、上海梵吹赞颂演出,
中国音乐40周年校庆音乐会、
魏蔚阮咸柳琴师生音乐会、
福建泉州“福建南音音乐会”、
并在2005年代表中国音乐学院参加文化部室内乐组合比赛获得优秀奖。
(8)特别呈现:
(一)民俗学者,陈剑虹「槟榔屿华人史图录」
(二)文字工作者,曾昭智(书法题字)
